摄入酒精是产生酒精性肝病的前提和蕞重要的病因。酒精进入体内主要在肝脏解毒,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不仅引起肝细胞的脂肪变性、坏死,还促进肝纤维化。
为什么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呢?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:
1. 乙醇的直接毒性。
乙醇是脂溶性物质,它可使生物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分割,而影响膜的结构和功能,改变膜的顺应性及对Ca2+的通透性,同理也影响线粒体膜的结构和功能。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玉英
2. 乙醇代谢产物的毒性。
乙醇进入肝脏,主要经氧化代谢,一般认为有四个酶系参与:
⑴ 乙醇脱氢酶,蕞终产生乙醛,它是主要的毒性物质,因它可阻止其自身在线粒体的氧化,故使这一毒性物质不断增加,导致水及离子的潴留,细胞容量增加,称气球样变。这些细胞大小的改变不仅影响细胞的胜利功能,还引起门脉高压;乙醛和酶的结合不仅导致酶活性下降,还从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助隐私的酶中取代磷酸吡多醛,使维生素B6很快降解而引起维生素缺乏。乙醛通过脂质过氧化产生自由基而损伤细胞。乙醛还减弱正常细胞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。
⑵ 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,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IIE1参与,乙醇血浓度增高时,微粒体氧化系统被激活并对乙醇代谢起主导作用,乙醇经过MEOS氧化是一消耗能量的过程。还可能产生很多自由基,并且乙醇诱导的CYF2E1表达主要位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,这与酒精性肝病的病变以中央静脉较重这一现象一致。
3. 营养因素。
酒精性肝病由于摄入不足及吸收不良,使蛋白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缺乏。动物实验表明,给鼠无胆碱、蛋氨酸、高乙醇饮食,可导致脂肪肝和肝硬化,胆碱缺乏使腺苷蛋氨酸减少,而腺苷蛋氨酸是参与转甲基的主要物质,包括磷脂酰乙醇胺转化为卵磷脂,所以它的缺乏影响了蛋白合成和膜的结构;多不饱和卵磷脂可阻止早期纤维化的进程,这是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了贮脂细胞转变为肌纤维样细胞,同时还可刺激胶原酶活性,并阻止胶原的聚集。
4. 免疫机制。
乙醛加成物的形成,作为一种新的抗原,刺激机体产生抗体,主要是IgA,抗原-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及乙醛的化学损伤均可导致白细胞浸润,单核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、白细胞介素也增加。而多种细胞介质的产生可引起纤维化。
5. 纤维化增加。
乙醛可诱导贮脂细胞活性,产生胶原纤维,乙醇可使产生转移生长因子的Kuffer细胞的活性形式增加,TGF-B水平增加,它是促贮脂细胞分裂剂,并增加胶原基因的表达。
6. 其他因素。
乙醇损害机体正常的屏障功能,如免疫系统,使机体对HBV、HCV易感性增高。研究表明:酒精对HCV的复制有促进作用,并可能诱导HCV变异,从而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对HCV的攻击,并影响干扰素抗治疗的反应,致HCV-RNA持续高水平。故酒精与对肝脏的损害有协同作用,造成严重的肝病。
濮阳东方医院 ©版权所有 “注:本站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.如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。